人形机器人 火!

最新信息

人形机器人 火!
2024-01-16 20:29:00
2022年元宇宙火了,2023年大模型火了,2024年,轮到人形机器人火了!
  从企业端到政策端,从上海到北京,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好消息接踵而至!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获悉,在上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以下简称为“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项目团队正在抓紧攻关。2024年,该团队的一款人形机器人将投入到智慧物流生产场景中做应用验证,包括智慧物流的搬运、分拣、配送等功能;在北京,北京加速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百亿级基金注册落地。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2024年,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关注重点将从产品本身,逐步转向应用场景。预计2024年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将主要是汽车和3C等工业场景。
工业人形机器人有望率先落地
  春节临近,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项目团队,正紧锣密鼓攻关一款人形机器人应用验证前期的各项技术工作。
  “嗒嗒嗒嗒……嗒嗒嗒嗒……”记者在调研过程中看到了这台正在“蒙着眼睛走路”的人形机器人——“电科机器人1号”。该款机器人身高164厘米,体重60千克,整体为银灰色,在腹部标有“21所”的字样。
  “这个机器人拥有39个自由度(包括手指关节),单臂最大负载5千克,双臂最大负载10千克,最快行走速度可达5千米/时。”中国电科21所人形机器人项目研发负责人蒋志勇表示。
  据悉,以中国电科21所为基础的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科)于2022年开始布局面向功能实现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研发工作,当前已完成面向智慧物流场景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产品迭代研发工作。
  和传统机器人不同,人形机器人不仅能与物理世界交互,还有感知和理解能力。“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蒋志勇说。
  蒋志勇认为,如果将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分为工业、特种、家庭娱乐等领域,那么工业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实现应用落地。
企业纷纷跑上新赛道
  作为衡量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人形机器人正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记者梳理发现,包括优必选、宇树科技、达闼科技、小米、星动纪元、理工华汇、傅利叶智能等在内的一批企业纷纷抢滩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其中,有不少企业来自上海。
  达闼科技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双足人形机器人(达闼七仙女)有望在今年正式发布,2025年实现量产。
  傅利叶智能通用机器人有望在一两年内实现量产交付。傅利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顾捷称,期待用三年左右时间让机器人能够灵巧地完成通用任务,五至十年内实现机器人真正走入家庭。
  作为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的先行者,特斯拉在2024年也将迎来新进展。业内预计,2024年特斯拉机器人将完成定样,第一批量产机器人预计将用在特斯拉工厂中,明年将实现千台级别的产量。
  记者从特斯拉获悉,未来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的产量将可以达到数百万台,价格会比汽车便宜得多,可能不到2万美元,有望在3年至5年时间内交付。这也意味着,更多国产零部件企业可以凭借性价比优势进入特斯拉机器人供应链。
  中信证券称,预计2024年将有更多企业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包括传统机器人企业的业务延伸、科技巨头和制造业巨头的跨界,以及新兴初创企业的入局。各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在产品形态、技术方案、场景选择、生态模式等方面,将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特斯拉机器人Optimus
北京百亿级基金注册落地
  北京也在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未来产业,打造机器人产业综合集聚区。近日,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北京经开区)成立。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表示,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是创新中心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创新中心要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技术突破和产品研发为首要任务,全面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努力实现超越。
  创新中心即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目前已经落地北京经开区,由机器人整机、核心零部件、大模型等企业共同组建。
  记者从天眼查获悉,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2日成立,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持股,法定代表人为优必选CTO熊友军。
  近日,在上述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熊友军汇报了创新中心的技术发展规划:以打造全球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硬件母平台”,首个大模型+开源运控系统“软件母平台”为总体目标,瞄准国际前沿,构建人形机器人全栈技术生态,开展一体化关节、灵巧手、操作臂、腿足等通用本体,运动规划与控制,大模型等重点任务研发,明确通用人形本体、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态社区的阶段性战略目标,支撑创新中心快速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迭代。
  与此同时,金融支持也在加码。记者获悉,不久前,目标规模为100亿元的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也落地在北京经开区。根据公开信息,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目标规模为100亿元,引导基金认缴出资不超过35亿元,将围绕国家及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相关领域战略性布局开展直接股权投资,重点投向机器人本体、产业链零部件、产业链创新应用等领域。
主要挑战:自主避障和稳定行走能力
  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
  在业内看来,批量生产前,人形机器人必须先过应用验证关。
  蒋志勇告诉记者,要让人形机器人真正从事各种工作,担负起人类的任务,必须在实际场景中应用训练,不断增长“智慧”,才能有效穿梭于为人类建造的工作场所、居所和社会。
  他认为,目前,人形机器人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机器人自主避障和稳定行走能力。自主避障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行走和操作过程中自己避开障碍,简单说就是要人形机器人拥有自主学习、识别环境的能力。稳定行走能力就是要求机器人在各类复杂环境下都可以实现稳定行走功能。只有这样,机器人才能在复杂环境中走得起、走得稳,同时实现操作作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人形机器人 火!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